非舞曲:無固定節拍:Ambient/Chill Out
Ambient是七零年代由Brian
Eno所提出的音樂理論。Eno先生在提出這套音樂理論之前,是某搖滾樂團的鍵盤手。七五年的某天,他發生車禍,腿斷了,躺在醫院裡頭。離他的病床不遠有一台破舊的唱機。唱機已經很爛了,那天又下著雨,傳到耳裡的音樂變得模糊不清,音符和音符之間難以區分。昏頭昏腦聽著,Eno發現和雨聲合而為一的音樂變得格外特別。音樂似乎是繚繞在身旁,你能感覺出它的〝氣氛〞所在。音樂好像變化不大,但實際上它是不斷變化著,只是很細微罷了,要長時間才聽得出來。矇矇矓矓的音樂演顯得很有空間感。Ambient的〝環境〞之義(或是情境)就是這些特色的代表。Eno出院後,即以這些概念著手製作音樂,因而發表了Ambient的原型代表專輯Ambient
1: Music for Airports。而稍後亦接連發表了Ambient 2、3、4,完成了共四張的Ambient系列音樂。
Ambient音樂可以讓人難以感覺到它的存在,有點類似〝背景音樂〞。有時音樂播完時,你會驚訝地說〝怎麼已經放完了?〞。長時間細微的變化,是Ambient最明顯的特徵,深度的空間感和層次感則是Ambient所營造的氣氛,有時一首Ambient曲子長達十幾分鐘不足為奇。既然是環境音樂,Ambient中常出現身活周遭各種聲音的取樣。取樣人聲和其他音樂已經不怎麼稀奇了,Ambient更可能出現飛機聲、電話聲、水流聲、收音機中混著雜訊的音樂…你想得到的都可能出現。
但Ambient的概念是Brian Eno最先想到的嗎?這就不是了。活躍於五零、六零年代,對於現代樂和實驗樂有極大影響力的音樂家John
Cage早有這種概念,只是他沒把它叫Ambient罷了。John Cage相當有名的作品:4'33"即表現了這個概念。John
Cage請和他長期合作的鋼琴手David Tudor〝表演〞這首〝曲子〞。他請David Tudor帶一個時鐘上舞台,然後坐在鋼琴前盯著時鐘看,但是啥也不彈奏,等到四分三十三秒過後再下台。如此的舉動,自然引起台下聽眾不安的氣氛,聽眾們開始發出許多雜亂的聲音,包括交頭接耳,坐立不安,等等窸窣聲。John
Cage就是要大家感受這種〝身歷其境〞的感覺,和環境中的各種聲音。此舉堪稱樂壇創舉。
Chill
Out又是什麼?在舞廳中常有一個小區域,放一些輕鬆的音樂讓狂歡後的舞客們靜一靜,經常是放Ambient音樂。但Chill Out只是個統稱而已,因為也可能放其他的輕音樂也說不定,包括2000年初左右興起的Lounge
音樂也能當作放鬆音樂,不過大多數的Chill Out音樂都是以Ambient概念為基礎。Chill Out即有〝冷卻〞的意思。
Back To Top
最後更新日期:
2003-08-16
|